中新网7月21日电人们在讨论制造业时首先会想到德国

发布时间:2019-07-23

      在100年前,”德国制造”和”中国制造”并无二致,也是廉价产品的标签。但经历100多年的变迁,”德国制造”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品质象征。小到一支钢笔,大到一台家电,能够拥有一件德国制造的产品总是件让人骄傲的事情。德国制造,代表着高标准和近乎“偏执”的严要求。大规模、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创造了高素质劳动力,保证了“德国制造”的口碑。德国初中生毕业后,75%以上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培训,德国法律赋予职业教育证书与普通学历证书同等的地位,且两者可互通。德国人看重的“工作的资格”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实现的。这种教育体制被称为“双元制“,一直以来,德国被认为是职业教育发达和完善的国家,而”双元制”是德国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理念,它为德国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,并有效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。通过”双元制”的教育体制,企业与技工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的共赢。据官方统计,企业每年花在一个学徒身上的净成本平均大约在8700欧元,虽然开销不菲,但一个技工一辈子只服务于一家企业的情况并不少见;在经济危机期间,这些学徒出身的老员工愿意减少工时变相减薪,而企业也尽可能保住他们的职位。在威能,这家全球领先的热水器与供暖设备制造商,工作10年或20年以上的人比比皆是,有些甚至已在这里工作了40年。

除了出色的技术工人,成就德国制造的还有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。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高得惊人,以2012年为例,德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总支出达到了538亿美元,占了全国研发经费的2/3。从2003年到2012年,德国人在欧洲共获得了超过13万项专利,虽然专利并不代表一切,却能从某个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创新能力。威能的研发强度为4%,但鉴于其23.8亿欧元的销售额,这仍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,且高于德国家电行业3%的平均水平。威能不仅注重技术的持续性改进,而且重视长期战略研发。在德国,威能成立了“创新侦查者”的团队,这个团队成为威能掌握未来科技的眼睛。创侦队主要负责监测整个产业及学术界的相关科技进程,并寻找有潜力且有可能为公司所用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。一旦找到了适合的长期项目,威能便会成立专项小组,展开进一步的研发。深入探究百年威能,不难发现”德国制造”风靡世界的秘密:稳定且高素质的人才供给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,加之家族企业对于决策和执行的高度统一。像其他德国的制造业一样,威能走过百年依旧散发着生机与活力,并在全球赢得越来越多尊重和信任。